記者陳木隆/宜蘭報導
「2012亞太傳統藝術節」甫一開幕就由伊朗、烏茲別克和一些優質的國內團體掀起高潮後,緊接著來自哈薩克、土耳其和印度的樂舞團隊,已經進駐國立傳統藝術中心,10日起進入第二階段的演出,透過音樂、舞蹈和工藝展演,帶來一波波豐盛的傳統藝術饗宴。
「2012亞太傳統藝術節:穿越時空‧FUN‧絲路」系列活動,共邀請絲路沿途五個國家的藝術工作者來臺進行文化交流。第二階段的外國團體包括:哈薩克圖蘭民族樂團、土耳其布爾薩民族樂舞團、印度妲香卡舞蹈團,將帶大家回溯締造絲路繁華榮景的帝國盛世。
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方芷絮表示,第二階段的樂舞節目具有「從傳統走向創新」的顯著特色。相較於第一階段伊朗及烏茲別克團體呈現該國文化資產的原貌精髓,第二階段除了「土耳其布爾薩民族樂舞團」會獻上當年奧圖曼帝國時期輝煌燦爛的藝術原貌外,「印度妲香卡舞蹈團」和「哈薩克圖蘭民族樂團」都融入更多當代的舞蹈、音樂及劇場元素,以創新的演出型態獻給大家。
9日上午的記者會現場,由土耳其、哈薩克、印度團體輪番演出精采片段。「土耳其布爾薩民族樂舞團」來自該國西北古城布爾薩,將演出奧圖曼帝國提振軍心和操練士兵的盾劍舞、男女舞者雙手各持一對木湯匙邊舞邊敲擊木匙節奏的湯匙舞、在肚皮上畫人臉五官並運用肚皮收縮表現趣味表情的男子肚皮舞,以及被視為土耳其國舞的「哈拉伊〔Halay〕」,舞者圍成一個圓圈彼此勾小指或互搭肩膀,人人都可以加入舞蹈的行列。
「印度妲香卡舞蹈團」由「印度文化友誼協會」及「印度—台北協會」聯合推薦,創團者妲努莉.香卡〔Tanusree Shankar〕女士10月9日由印度總統親自頒贈印度舞蹈界最高榮譽-藝術學院舞蹈大獎〔Sangeet Natak Akademi Award〕,隨即來臺參與藝術節盛會。
該舞團延續印度現代舞之父烏迪.香卡〔Uday Shankar〕的舞蹈精神,開創被稱為「新舞蹈」的編舞路線,完美融合印度豐富的傳統古典、民俗舞蹈、泰戈爾文學,並納入西方芭蕾、戲劇等元素。舞蹈配樂大多來自阿南達.香卡〔Ananda Shankar〕的創作,將印度西塔琴、南北印鼓、西方搖滾吉他,甚至與流行嘻哈彼此跨界混合。
「哈薩克圖蘭民族樂團」是哈薩克總統榮譽獎得主,由哈薩克庫曼卡基國家音樂學院青年音樂家組成,2008年成軍迄今,已是炙手可熱的新生代傳統與創新樂團。「圖蘭」是波斯語對中亞地區的稱呼,意指「突厥人的土地」。樂團表演融合薩滿儀式、人聲吟唱,以及中亞地區多種傳統與改良樂器,包括:薩克箏、蘆笛、振鈴、薩滿鼓、中東鼓、沙鈴管、口簧,賦予古老旋律新的生命。
除了豐富精采的節目外,傳統工藝示範區從10月10日至14日也推出哈薩克毛氈編織及土耳其浮水畫等內容。邀請到哈薩克毛氈編織藝術家阿力拜.巴帕諾夫〔Alibay Bapanov〕,他在2003年獲頒終身藝術國家榮譽獎章,2011年哈薩克獨立二十週年再次獲頒國家榮譽獎章,藝術地位崇高;另一位應邀來台的土耳其藝術家歐斯曼.凱納達〔Osman Kenarda〕將示範浮水畫神奇的繪製過程。
為強化台灣民眾對於絲路文明的五感體驗,今年規劃「絲路創藝市集」,由國際表演團隊親自設攤,展售中亞及西亞的漆器、編織品、木雕、琉璃珠、銀飾、皮飾等手工藝品。國慶日當天再加碼,推出伊朗捲餅,印度烤餅、奶茶、土耳其冰淇淋等美食攤位,重現絲路沿途商旅驛站林立的跨時空交易情境。
文章來源: NOWnews
- Feb 02 Sat 2013 11:27
亞太藝術節第二波 再現絲路魅力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